光伏:青海的戰略選擇:

時間:2023-11-08 03:37:29 作者: 熱度:
描述::伴隨全球經濟的發展,環境污染和能源短缺現象也日益嚴重,人類不得不開始思考環境友好型經濟發展方式的可行性。由此,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開始進入人類的視線并迅速成為能源產業發展的重點,而作為其中的代表——光伏產業近年來更是得到迅猛的發展,并開始成為未來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最重要產業之一。然而,由于光伏產業同時具有資金密集型和技術型的產業特點;因此,要發展好光伏產業(特別是產業發展的前期)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雄厚的經濟實力,二是政府長期、科學的扶持和引導。由于光伏產業(特別是前期)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政策扶持才能更好的發展;因此,光伏產業規模發展十年來,人類的光伏探索發展之路充滿艱辛曲折,縱觀各國光伏產業,持續、穩健發展比較成功的案例還很鮮見。然而,總有例外,青海省的光伏產業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經過十年的努力,青海省,一個經濟總量只有全國千分之三的地方, 在2011年當年建成并實現并網光伏發電1.003GW,占了國內安裝總量的40%,成為世界之最,并初步構造了完整的有利于光伏產業長期發展的基礎體系,為國家新能源發展戰略的制定進行了積極并卓有成效的嘗試。這一成績讓世人矚目,然而,在每一位關注光伏產業人士的眼中,這一看似簡單結果的背后,一定是一件長期而復雜工程的成功運作,對于當前仍處于盲目追求光伏產業規模的許多地區來說,青海的經驗值得借鑒。上下求索悟真諦青海省地處祖國西部,是世界第三極邊緣地區,由于地理和歷史原因,青海省的經濟發展相對東部發達地區是落后的。為了改變這一局面,歷任青海省領導都進行了不懈的努力。但是由于生態環境對經濟發展的制約,薄弱的經濟基礎對跨越式發展的制約,使得以往的努力與東部高速發展的經濟相比,其結果都不那么盡如人意。在以往長期探索、奮斗的堅實基礎之上,2007年,如何繼續走好特色發展之路,加速經濟提升的重擔落在了新一屆青海省領導的肩上。在省黨代會上,青海省委提出要樹立“自信、開放、創新”的青海意識。并提出經濟發展目標:第一步,到2011年,讓經濟社會發展力爭達到或接近西部平均水平。第二步,到2020年,實現人均生產總值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在一個經濟基礎薄弱的西部地區,如何實現這一目標,如何找到真正適合青海省的獨特發展之道,讓天空越來越藍,錢包越來越鼓,才是青海各族人民關心的核心問題。探討青海省的經濟發展之路,首先要面對生態環境的恢復和保護問題。發源于青海高原地區的長江、黃河、瀾滄江水系不僅為中國,也為亞洲部分地區,占世界1/7以上的人口提供著生命之源、生態之原,被稱為“中華水塔”、“全球氣候形成啟動器”。幾十年來,受地球暖化趨勢和過去不盡合理的發展方式影響,這一生態環境已經遭到極大破壞。這意味著,在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工業產值與環境污染指數相生相伴,同步上升的定律絕不允許在青海省復制。對此,上一任領導班子提出青海的經濟發展要有所為,有所不為。現任省委書記強衛同志則強調:“青海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不僅僅關系到青海自身的發展,而且還關系著全國的可持續發展和中華民族的長遠發展,甚至關系到全球的生態安全”。學習黨中央科學發展觀的精髓,青海省委、省政府更加堅定了在全球經濟發展多樣化的今天,獨特的自然環境更潛含著形成獨特經濟發展模式的信念。基于上世紀九十年代扶貧工作打下的光伏照明的積淀,從2002年開始,青海省相關部門把更多目光聚焦在光伏事業上。青海省,特別是柴達木地區的日照條件在中國乃至世界都是優秀的,年平均日照時間為3100-3600小時,年總輻射量可達7000-8000兆焦耳/平方米,大量閑置的荒漠,這些都使得青海建設大規模光伏電站的條件得天獨厚。2005年,省政府相關部門根據符合省情、國情和國際產業發展趨勢的分析,向省領導提交了大力開展光伏產業的建議。探討光伏產業發展,無法繞開青海省經濟基礎相對落后的矛盾問題。作為逐步替代化石能源的重要新能源形態之一,光伏的發展既需要巨額的資本投入,又需要大量并長時間的政策扶持。目前,能夠規模推廣光伏發電產業的都是經濟發達國家和地區。相對于打造光伏產業的宏偉目標,青海省的經濟基礎又是極為薄弱的。如何以自然優勢彌補經濟實力不足,把自然優勢變為現實的生產力,是考驗青海省委、省政府智慧和決心的關鍵問題。強衛書記說:“特別是在素有聚寶盆之稱的柴達木盆地,不僅資源豐富,分布集中,而且類型全、組合條件好,有利于資源綜合開發、循環利用、產業相互融合,這樣的地區在中國甚至世界上都是少有的”。除了日照條件,青海省的水電基礎、風電環境在國內也是強大的,為大規模水、光互補,風、光互補,彌補太陽能光伏發電的不穩定性提供了獨特的天然條件和歷史基礎;已有雄厚的國家規劃建設中的電網基礎,又為光伏發電充分上網提供了強大支持。經過大量的探討和研究論證,2009年7月,青海省委十一屆六次全會提出:要闖出一條欠發達地區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成功之路。充分利用青海地區具有吸引力的自然條件促進經濟進步,全力打造光伏應用市場,以光伏產業的終端市場為龍頭,帶動中上游產業鏈及儲能、并網等相關環境的逐步完善、壯大。2010年,光伏產業更位列青海省十大支柱產業之首。十年的思考和努力,獨具眼光和智慧地解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薄弱的經濟基礎與雄厚資本需求兩大矛盾,變劣勢為優勢,以資源帶市場,表現出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負責任的工作作風。它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堅定的信念。在前些年追求GDP靚麗的大環境中,青海省沒有隨波逐流,迷失信念,堅定并大聲的喊出:寧可犧牲發展速度,寧可犧牲GDP,但是絕不能犧牲生態、犧牲環境,率先在國內提出了獨特發展之道——“生態立省”。科學的判斷。青海省在認真分析國內、國際經濟發展現狀和規律之后,根據綠色消費為主要標志的綠色經濟將會成為繼信息技術革命之后,世界經濟增長的又一個新的引擎的判斷,提出:誰搶先占領了綠色經濟制高點,誰就能在新一輪發展當中贏得先機。實干的精神。在青海你見到最多,最引人注目的一個口號就是“人一之,我十之”的實干精神。對此,省經委一位處長的話是最好的詮釋:青海省72萬多平方公里,面積是許多內地省份的十倍,所以我們的工作也必須是十倍的努力;省能源局則是這一精神的最好寫照:他們的辦公室,燈常亮,人常滿,幾乎沒有休息日,用他們自己的話說:從“930”消息擴散后,這里“局無寧日”。[!empirenews.page]冷靜的方略。當前國內提出建設光伏產業園的不下200家,動輒提出“打造百億、千億產值光伏產業”的口號。在這容易讓人頭腦發熱的大環境中,青海省始終保持著難得的冷靜,特立獨行的提出“大集團引領大項目支撐集群化發展園區化承載”的光伏產業發展思路,提出要從招商引資到招商“選”資。思考、智慧和勤奮,使得一場必將在人類新能源探討歷史中留下重重一筆的光伏發展事業,在青海省一個經濟并不發達的地區悄然展開。縱橫捭闔苦戰多2007年,青海省開始了規模發展太陽能光伏產業的征程。為了吸引大規模終端開發商的到來,在各方面條件都十分困難的環境下,省領導親自主持,開始了第一期計劃年產多晶硅原料2000噸的亞洲硅業(青海)公司和1050噸的黃河水電開發新能源公司的建設工作。回憶當時,青海經委的同志說:“那時,一沒經驗,二沒錢,萬事的開頭真難啊。”蒼天不負有心人,基于對青海日照條件和青海省工作的認可,到2009年,讓青海人記住的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國家開發投資公司、中國廣東核電集團公司率先試水青海光伏終端市場。到2010年,國家五大電力公司和一批民營企業,開始批量進入青海光伏終端市場和部分上游產業。僅在格爾木市郊的一片區域,簽訂的光伏電站項目裝機總容量已達到了1.5GW左右。整個柴達木盆地光伏電站建設意向項目裝機容量已超過6.5GW,是青海省規劃目標的6倍以上。為了確保建成的電站都能及時并網,青海省領導,不但在管理上按照市場化運行規則,責成青海電力設計院為接入工程的總承包方,全面加強和協調工程相關采購、設計、施工等項目管理工作,確保按期交付使用。而且在戰略規劃上強力推進上網能力先行,特別是海西地區光伏電站接入系統工程的按時完成,直接影響到格爾木330千伏匯集站輸變電工程、黃河水電格爾木200兆瓦并網光伏電站330千伏線路工程等重大并網、送電工程的建設。這使得早在全國光伏電站安裝量約為0.6GW的時候,青海省已經具備接納4-5GW并網的能力。正是這些超前的認識和工作,規避了其他地區上網難、大規模脫網等新能源發展初期看似不可規避的魔咒。有光伏企業,有上網條件,卻沒有上網價格,可以說萬事俱備唯欠東風。光伏發電作為一種商品,沒有價格就沒有規模市場,青海省的光榮只能是夢想。但光伏發電價格的確定是國家新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非青海省能夠完成。電價的不確定,使得青海境內大量在建光伏電站工程停滯不前,十幾億的投資無法產生經濟效益,巨大的財務和管理成本壓得十幾家光伏終端項目企業喘不過氣來,一條通往政府管理部門,懇請盡快出臺電價之路被每日反復踩踏著…… 更為嚴峻的是,2011年初以來全球光伏行業,受占世界70%以上光伏安裝量的歐洲市場減少和光伏產品產能大幅增加形成的嚴重供過于求局面影響,進入殘酷的行業整合期。這使得產能世界第一的中國和剛剛起步的青海光伏產業,面對的已經不單是發展問題,甚至是生存問題。 對此,比光伏企業還要著急的青海省領導,他們與國家主管機關的溝通更加緊密。基于2010年寧夏自治區部分光伏項目已確定電價并成功運行的經驗,2011年5月初,國家主管部門終于給予了青海省光伏發展戰略的肯定和大力支持。在以后的日子里,中國光伏行業無人不知的“青海930”被迅速傳播,給極度迷茫中的中國光伏產品生產企業帶來了希望。不久后的7月24日,國家出臺了《關于完善太陽能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第一次明確了國內光伏發電的標桿電價,中國光伏產業開始了規模化商業運作的新紀元。 歷史總是在不斷的試錯中走過的,歷史又是在無數偶然和必然的結果中寫下的。用什么樣的價格標準,幫助中國光伏發電實現“驚險一跳”?盡管國家主管部門進行了長期不懈的努力,但短期內形成一個合理并有利于長期發展的價格體系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可是中國的光伏事業不能再等了,2011年初開始的行業整合,出口市場嚴重受限,保護中國光伏產業的一個重要舉措就是由國內市場部分化解巨大的產能,中國已經到了必須承擔光伏產能大國應盡責任,出臺價格的時候。采取何種方式確定中國光伏市場價格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但是盡早確定價格可能更是一個必須的命題。如果說青海的工作推動了這一結果進程的事實成立的話,它意味著青海的努力推動了中國光伏發展歷史的進程。 隨著五、六月份“930”消息的逐步擴散,特別是《關于完善太陽能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規定:2011年12月31日建成投產、尚未核定價格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上網電價統一核定為每千瓦時1.15元。一時間,千軍萬馬涌向青海,涌向格爾木,荒漠上,彩旗飄揚,人聲鼎沸,中國人善于“大會戰”的潛質得到充分體現和發掘。11月底中央電視臺經濟臺做了一期專門節目,對此提出疑問:寄托著人類新能源希望的青海光伏工程質量能夠得到保證嗎? 此時的青海省領導是胸有成竹的,深知光伏發展是人類一項全新的產業,要打造光伏產業,首先要打造由發展戰略、行業標準、并網輸送等重大要素構成的產業發展體系。對青海省來說,大量扎實的基礎工作早已先行: 一是發展戰略的研究和規劃。在青海省領導的主導下,青海省電力公司用2年時間和中國電科院合作完成了《光伏發電消納能力及對電網的影響研究》、《光伏發電發展規模研究》、《青海省GW級太陽能光伏系統應用及產業發展規劃研究》及《適應大規模光伏接入的合理電網結構研究》多項課題。在此基礎上,堅持用完善的規劃指導光伏產業建設,各級政府管理部門先后編制完成了《青海省太陽能綜合利用總體規劃》、《青海省太陽能產業發展及推廣應用規劃(2009-2015年)》、《青海省柴達木盆地千萬千瓦級太陽能發電基地規劃》、《青海省格爾木市新能源示范城市規劃》等。 二是行業管理細則的制定。產業成熟度的集中表現,不單是產量,并且是完整的產業標準體系的建立,這也是工業成熟國家保持領先,擁有更多話語權的關鍵。為了支持青海光伏事業長期發展和領先地位,青海省圍繞這一方面做了大量準備工作。先后發布了《青海電網光伏發電調度運行管理規定》、《青海電網光伏電站并網驗收細則》、《新能源送出工程建設辦法》等文件,配合西北電監局編制了《西北區域光伏電站并網管理暫行規定》,開展了“大規模光伏電源接入海西電網后電網安全穩定評估及策略研究”的完善工作,明確了SVC、穩控裝置的配置要求以及提高光伏短期、超短期預測精度的一系列標準。 [!empirenews.page]三是產業發展的組織與協調。在組織機構上,2009年成立了新能源開發建設協調領導小組,常務副省長親自掛帥;在大的產業環節上,研究并網關鍵技術的同時,布局水光互補、風光互補,及早謀劃調峰電源方案,不斷提高電網吸納能力;在施工驗收的具體工作中,省政府協調省電力公司成立海西地區40座光伏電站建設、并網工程驗收委員會,下設安全監督組、竣工驗收組、啟動指揮組和生產準備組,全程監督施工、并網的標準執行情況。在2011年12月31日之前,對于40個項目,組織了省能源局長掛帥和專家組成的項目驗收工作組,分別對電站廠區基礎建設、電氣部分、資料部分和電站商業運行核準等幾十個標準進行審核。 對于光伏這種需要政策和市場同時作用的產業來說,中國具有體制優勢,它的長處很明顯:可以集中社會力量辦大事;當然,中國又是發展中的市場經濟,因為是發展之中,它的不足也很明顯:在市場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發揮時,如果政府的工作不能做深做細,其經濟結果往往得不到最佳狀態。青海在光伏產業的發展中,有規劃、有標準、有組織落實,顯示了對歷史負責任的態度和高超的管理水平。 十年打磨杵成針 人類任何美好的愿望,如果不能變為現實,是不具備指導意義的。2011年底,在人們還在評論青海光伏建設“亂象”的時候,青海省用令世人意外的成績,做出了最好的回答:2011年完成1.003GW光伏電站的安裝和并網,預計發電量約占青海省總量的4%,遠遠超過不到1%的國家水平。積極動員社會各方力量,投入資金170多個億元人民幣,僅光伏上游產品產值已實現30多個億人民幣。據介紹:目前光伏工業新增值占全省的26%。2011年,青海省生產總值1622億元,增長13.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59%,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5%。分別高于國內增長幅度4.3個、4.19個和3.6個百分點。 通過1GW光伏電站的并網發電,每年可實現節約標煤50萬噸,減少煙塵排放量6900噸,二氧化硫5700噸,二氧化碳154萬噸。另外,由于建成了171座離網光伏電站,向偏遠農牧區發放2.7萬套戶用光伏電源,解決了離網地區16萬人口的基本用電問題。同時推廣太陽灶21萬臺、太陽能熱水器5萬臺,建設采暖房12萬戶、采暖衛生所、校舍90座,日光溫室10萬棟、牲畜暖棚6萬棟。太陽能的多方式推廣應用,在顯著改善了廣大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的同時,對節約能源、保護生態環境做出了積極貢獻。 初戰的勝利,更堅定了青海省領導進一步加強光伏產業建設,帶動環保和經濟同步發展的決心和動力,而最重要的工作是把光伏產業發展體系提升到更加細化、完善的階段。2011年12月31日,青海省召開第三次光伏發展協調會,會上常務副省長、協調組組長徐福順強調:(1)要加強規劃引導,試點先行,分步實施,有序推進太陽能發電項目建設。(2)要認真研究并網技術,實現電網建設與太陽能發電協調發展。(3)要加快推進發電技術進步,努力提高市場競爭力。(4)要加強配套服務,繼續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2012年2月21日,強衛書記來到世界海拔最高、規模最大的玉樹州“金太陽”2MWp水光互補示范項目進行調研。對于這些舉措背后所代表的深遠意義,懂得光伏產業發展規律,了解國內光伏發展現狀的人們是清楚明白的:這是完整構建太陽能光伏長期、穩健發展體系的關鍵,是青海省踏踏實實想事業、干事業、干成事業風格的集中體現。 2012年,受經濟發展趨緩,各國補貼政策大幅度下調等因素影響,世界光伏產業過去多年百分之百,百分之幾十增長水平的風光不再,一個平穩發展的時代已經到來。對此,功底扎實,準備充分的青海省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表態:2012年再次實現1GW光伏電站的建設及并網的目標。“十二五”期間,青海省將投資750億元。形成2萬噸多晶硅,1萬噸單晶硅、6億片單晶硅切片,300兆瓦電池及組件生產能力,同時開展薄膜、聚光、光熱等多方向推進,計劃光伏發電裝機容量擴大到4GW以上,屆時,太陽能清潔能源將占青海能源總量的15%左右。今年“兩會”上,青海省委書記強衛同志提出:綜合考慮青海新能源產業的資源及發展優勢,建議把青海建設成為國家光伏產業發展基地。青海已經做了大量工作,有了較好的基礎,有了既定的發展戰略,它的成功應是國家新能源戰略的有益嘗試。 對于青海省光伏事業的未來,省經委的一位干部說:“因為能源是經濟的動力,太陽能一定是未來能源的希望,青藏高原擁有著世界最豐厚的光伏資源,十年后,青海一定是中國經濟發達的地區之一;一百年后,一定像今天的中東一樣,是世界最富有的地區之一。” 光伏產業是青海的戰略選擇,也是青海未來經濟發展的希望所在。然而,道路是光明的,也是曲折的;正如夸父追日一樣,人類在追尋實現太陽能光伏事業大規模替代化石能源的征途上,還有太多的路要走,青海的光伏大業也任重而道遠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光伏:青海的戰略選擇-】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