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國電子科技行業十大突破:漸漸崛起:3D老虎機

時間:2023-11-05 15:37:21 作者:3D老虎機 熱度:3D老虎機
3D老虎機描述::近年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已然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然而,在電子科技行業卻一直大而不強。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產能,卻在核心技術方面長期受制于國外企業。作為電子設備的“心臟”,我國對進口芯片的依賴已經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進口芯片的花費甚至超過了進口石油。中國電子科技產業大而不強的現狀亟需改變,國內企業一直在努力,政府也不在不斷的大力扶持。近年來,我國在電子科技行業也取得了巨大進步。現在,我們且來看看2013年我國電子科技行業都取得了哪些成就。進軍新興領域石墨烯研究擠身世界前列中科院重慶研究院自成立以來,研發的3D打印、機器人、石墨烯等產品科研成果轉化迅速。目前石墨烯已建立公司,建成后將是國內第一條世界領先的石墨烯生產線。目前,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首期10萬㎡的科研園區已于今年9月投入使用。綜合科研樓、學生公寓、孵化樓等設施已建成。一個以高新科學技術為主,以生態環境保護為重點的高層次科研平臺已快速搭建。目前已經搭建微納制造、智能工業設計、3D打印技術、超級技術等公共科研平臺,力求在機器人產業、石墨烯產業、環保產業等新興產業領域取得重大進展。研究院下屬的智能多媒體技術研究中心研發了世界上首臺移動式多角度人臉圖像采集陣列,并以此為基礎研發出了世界領先的動態人臉識別和視頻目提取與檢索算法。廣泛應用于納電子器件、代替硅生產超級計算機、光子傳感器等領域的石墨烯新型材料也在該院研發成功。目前已在重慶建立第一個石墨烯薄膜的生產企業,加快建設國內第一條在世界上都比較領先的石墨烯生產線。早在年初,該院已經成功制備出國內首片15英寸的單層石墨烯,這樣的大尺寸,達到了國內最高水平。它或將為我們的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帶來一場革命。另外,還從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獲悉,該所信息功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SOI課題組與超導課題組,采用化學氣相淀積法,在鍺襯底上直接制備出大面積、均勻的、高質量單層石墨烯。相關成果日前發表于《自然》雜志子刊《科學報告》。目前,化學氣相沉積法是制備高質量、大面積石墨烯的最主要途徑。但是,在石墨烯的生長過程中,金屬基底是必不可少的催化劑,而隨后的應用必須要將石墨烯從金屬襯底上轉移到所需要的絕緣或者半導體基底上。煩瑣的轉移過程容易造成石墨烯的結構被破壞和污染,難以與當前成熟的大規模集成電路工藝兼容,影響了基于石墨烯器件的大規模推廣與應用。鑒于此,在研究員狄增峰的指導下,博士生王剛等提出了在大尺寸鍺基上利用化學氣相淀積法直接制備石墨烯的方法,并成功制備出大面積、均勻的、高質量的單層石墨烯。鍺是一種重要的半導體材料,相較傳統的硅材料,具有極高的載流子遷移率,被認為是最具潛力取代硅的半導體材料,有望應用于未來大規模集成電路。狄增峰表示,鍺基石墨烯直接實現了高質量石墨烯與半導體襯底的集成,且制備工藝與現有的半導體工藝兼容,將能更快地推動石墨烯在半導體工業界的廣泛應用,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有消息稱,我國將率先制定石墨烯行業標準,有望使產業形成一個公認的標準,這對產業的發展完善和進一步產業化應用將有很大的推動作用。石墨烯的產業化進程中所遇到的阻礙,并不僅僅是制備工藝,行業標準缺失也是“攔路虎”之一,業界在石墨烯的定義、性能、制備方法、檢測表征方法等核心問題上難以達成廣泛共識。中國石墨烯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李義春表示,行業標準的出臺,主要目的是為了名稱、測試方法等方面的統一。“目前國際上還沒有權威機構制定石墨烯行業的相關標準,我們率先制定標準,明年還有望成立國際的石墨烯聯盟,讓國際跟著我們的標準走,具有非常重大的戰略意義。”北斗有了“中國芯”守衛國門的“金鑰匙”手中掌握2000年,中國早于歐洲人,成為繼美國、俄羅斯之后全球第三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以其特有的特色和優勢獲得了“北斗一代”用戶的歡迎。北斗二代系統于2004年8月31日正式立項,2011年12月27日提供試運行服務。2012年12月27日,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在國新辦發布會現場宣布:我國自主研發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即日起向亞太大部分地區正式提供區域服務,可覆蓋地區西起伊朗、東達中途島、南含新西蘭、北至俄羅斯。到2020年,全球手機、導航儀等終端,便可以收到來自中國北斗的問候了。整整一年,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完成了4箭6星發射,16顆衛星的星座構型閃耀太空。自上世紀90年代跟蹤研究算起,歷經近20載,從無到有,北斗提供的導航、通信和授時服務正從國防軍用全面步入災害監測、漁政交通等行業應用。在汶川大地震救援中,在湄公河慘案元兇追捕中,在神舟飛船和南極科考雪龍號上,北斗可謂是戰功赫赫。中國北斗導航手持機、芯片首次曝光2013年世界雷達博覽會于10月16日—18日在北京展覽館舉辦。世界雷達博覽會始于2001年,每兩年舉辦一屆,是雷達及相關領域的國內外知名展示交流平臺。本屆展覽會由總裝備部正式批準,由中國雷達行業協會、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保利集團公司共同主辦。作為參展商的北京理工雷科電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在展區內展示了多個型號的北斗導航系統便攜式終端接收設備,包括北斗手持機和手持式導航模擬器等。同時還展示了北斗手持機的內部芯片。這也是北斗導航相關手持設備及芯片的首次展示。超級計算機登頂彰顯大國競爭力中國研制的“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17日榮登全球超級計算機500強排行榜榜首,這是時隔兩年半后“中國造”再獲此殊榮,“天河”也與“天宮”、“神舟”一道,成為國家競爭力的一個象征。“天河二號”登頂標志著中國在超級計算機研制的自主可控方面又邁出一步。超級計算機是國家科研的一個基礎工具,為解決經濟、科技等領域一系列重大挑戰提供了重要手段,對提升綜合國力也具有戰略意義。毫無疑問,“國之重器”不能受制于人。“天河二號”登頂表明,中國在這方面的巨大努力收到了回報。接受記者采訪的多名中外專家不約而同地指出,“天河二號”最引人注目的一個關鍵詞就是:自主研發。盡管“天河二號”還使用英特爾芯片,但中國超級計算機將來擁有“中國芯”不是夢。“天河二號”登頂也反映出中國在超級計算機硬件、軟件和應用等方面整體科研實力的迅猛發展。2010年,“天河一號”打破美日的壟斷,首次在超級計算機500強排行榜上稱雄,此次“天河二號”以運算速度超過第二名近一倍的絕對優勢排名榜首。全球超級計算機領域你追我趕,競爭如此激烈,中國能兩次“奪冠”,而且此次優勢如此大,說明中國在該領域的成就絕非曇花一現,而是確確實實邁進了國際先進行列。“天河二號”問鼎固然讓人高興,但也應看到,全球超級計算機格局并沒有改變,第一序列依然是美國,中國、日本、英國、法國和德國只能在第二序列中爭先。正如中科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超級計算中心主任遲學斌所言:“我們很多部件還依賴美國,我們也應該更加注重應用等方面的投入。”中國不但兩次登頂超級計算機500強排行榜,在其它計算領域也有喜人的成就。據報道,受自然界最為奇妙的“偽裝大師”———擬態章魚的啟發,我國科學家融合仿生學、認知科學和現代信息技術,提出擬態計算新理論,并成功研制出世界首臺結構動態可變的擬態計算機。21日,這項名為“新概念高效能計算機體系結構及系統研究開發”項目,在上海通過了國家863計劃項目驗收專家組的驗收。擬態計算機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鄔江興帶領科研團隊,在科技部和上海市政府聯合支持下,聯合國內外十余家單位,聚合500余名研究人員,歷時6年研究而成。擬態計算機的設計靈感來自于擬態章魚。擬態章魚是自然界最為奇妙的“偽裝大師”,它能扭曲身體和觸手,改變顏色,模仿至少十五種動物的外表和行為。直到1998年,人們才在印度尼西亞的蘇拉維西海域發現它。鄔江興院士說,融合仿生學、認知科學和現代信息技術,我國科學家首次提出了一種基于擬態計算的主動認知可重構體系結構,據這一理論,研制出擬態計算機的原理樣機。擬態計算機堪稱“變形金剛”。目前所用一般的計算機“結構固定不變、靠軟件編程計算”,而擬態計算機的結構動態可變,“靠變結構、軟硬件結合計算”。針對用戶不同的應用需求,擬態計算機可通過改變自身結構提高效能。測試表明,擬態計算機典型應用的能效,比一般計算機可提升十幾倍到上百倍,高效能特點顯著。龍芯擠進八核市場現今,處理器的舞臺已經不再是由個人電腦市場所獨占,行動設備處理器不斷演進持續往高效能、節能之路邁進。而Intel與ARM之間的比拼似乎又把這兩類處理器的市場界線弄得更混沌不明。也間接說明了未來個人電腦全面搭載行動處理器也變得無不可能。然而,頂著中國設計制造名號的龍芯,自2002年就一直與BLXIC公司合作計劃研發設計有別于主流市場的處理器,今年更計劃推出32奈米制程技術、8核心的處理器,屆時是否能夠成功吸引到特定市場的目光,大家都在看。龍芯中科成立于2008年,2010年由中國科學院和北京市政府共同合作出資改建,其主要的目的在于將龍芯處理器研發成果商業化。而在今年將發布采用32奈米制程技術‘龍芯-3B1500’新款晶片,不僅性能大幅提升,更擁有11.4億個電晶體,與去年于ISSCC上所公布的龍芯-3B相比,即便電晶體的數量提升了將近2倍,但在功耗部分仍維持40W。效能方面也比先前采用65奈米制程技術之Godson-3B提升35%。畢竟隨著制程技術的向上提升,能夠讓晶片廠商得以整合更多功能,進而加快效能也降低成本。根據龍芯所公布的產品規劃藍圖所示,龍芯3系列未來將計劃推出‘龍芯3C’,將采用28奈米制程技術,擁有8-16個核心,主頻1.5-2.0GHz,雙精度浮點效能可達512GFlops。不過,即便龍芯-3B1500在效能等各方面皆進步不少,但在制程技術方面仍大幅落后Intel。目前Intel已于市面發售采用22奈米制程技術之處理器,龍芯的新晶片卻困在32奈米制程技術里舉步維艱。再加上,龍芯基于MIPS64CPU指令,所以并不支援主流的Windows以及Linux作業系統。不過,所幸GoogleAndroid4.1版本已導入MIPS架構,能夠讓龍芯-3B1500應用在平板電腦、伺服器等產品市場露出一絲曙光。MIPS亞太地區副總裁MarkPittman表示:‘隨著Google將MIPS導入至AndroidNDK,應用程式開發者能夠方便地開發設計基于MIPS架構的產品。目前MIPS計劃將下一階段的主要精力將投入到構建自己的Android生態系統,并著重加強與中國品牌的合作。Google已經邀請MIPS參與Android4.1JellyBean的合作伙伴開發套件(PDK)相關制定工作。’龍芯總設計師、龍芯中科總裁胡偉武也提到:‘龍芯已經在10多個行業中具備成熟的解決方案,這些領域涉及軍工、元端運算、郵件伺服器等。龍芯的目標是逐漸成為特定行業的CPU供應商,并探索成為業型CPU領導廠商。從長遠發展看,龍芯需要研發GPU,但目前還不具備這樣的能力。’雖然龍芯與知名大廠所推出之處理器不管是在效能或是制程技術上,還不能與Intel和AMD在個人電腦市場上抗衡,但目前伺服器之CPU晶片價格昂貴,仍占伺服器總成本高達70%,龍芯晶片在強調低成本兼顧效能口號的同時,若能成功順利獲得市場的青睞,必能在市場上擁有一席之地。不過,龍芯所要處理及面對的當務之急依舊是外界對于龍芯研發技術仍抱著質疑的態度,龍芯想在國際間嶄露頭角,未來勢必還有好長一段路要走。國產首顆抗輻照四核并行soc芯片研發成功從航天五院502所獲悉,由該所牽頭,與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合作研究的soc2012近日研制成功。該芯片是我國第一顆抗輻照四核并行soc芯片,性能處于世界領先水平,與此前研制成功并已在軌正常運行超過一年的soc2008芯片相比,性能更先進。據介紹,航天技術的發展對以星載計算機為代表的空間電子系統的性能、功能、體積、功耗、重量、可靠性及空間環境適用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soc技術為此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可以將一個單板系統甚至整個系統的功能集成在一塊芯片上,提高了星載電子系統的內部集成度,提升了星載電子系統的設計效率,同時降低了星載電子設備的設計成本。502所新研的soc2012最大的變化是由單核躍升到了四核,性能大幅提升、功耗低、接口更加豐富,在有高性能運算需求的成像類敏感器、數據處理單元和高性能控制器產品中有廣泛應用前景,能更好地適應我國航天未來多年的發展需要。首顆AMOLED驅動芯片研制成功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在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基金項目的支持下,維信諾與晶門科技有限公司(“晶門科技”)聯手研發成功中國大陸首顆可實現qHD分辨率的AMOLED驅動芯片。維信諾與晶門科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并簽訂了戰略性合作協議,共同研發智能手機用AMOLED顯示屏的驅動芯片。經過雙方聯合攻關,這顆驅動芯片已經在4.6英寸高分辨率全彩AMOLED顯示屏上成功驗證通過。現在,維信諾與晶門科技正積極開發更高分辨率的AMOLED驅動芯片。通過此次合作,進一步提升了雙方在AMOLED領域的研發水平和創新能力,將會提高中國在AMOLED技術和產業領域的市場競爭力。中國大陸首顆AMOLED驅動芯片的研制成功,是維信諾正在建設中的5.5代AMOLED產業化項目推進的重要里程碑,標志著維信諾AMOLED產業化項目的推進,又邁出了堅實一步。據了解,此次開發出的AMOLED驅動芯片面向智能手機用顯示屏的實際需求,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廣泛的市場前景。據查,從1996年開始,清華大學就成立了OLED項目組,并以實現產業化為目標開展了持續的技術攻關。基于清華大學的OLED技術,2001年成立了維信諾公司,2002年維信諾公司建成國內第一條OLED中試線,2008年在國內建成第一條PMOLED大規模生產線,成功實現了OLED產品的規模化生產。目前維信諾已成為國際上最主要的OLED生產企業之一,產品遠銷歐美、韓、日等國家及中國臺灣地區。據國際權威顯示行業調研與咨詢機構DisplaySearch公司統計,2012年維信諾公司小尺寸OLED產品出貨量位居全球第一。2010年6月,維信諾建成了國內首條AMOLED中試生產線;2010年12月全線打通LTPS-TFT背板制造工藝技術,并先后研制成功2.8英寸和3.5英寸AMOLED全彩顯示屏;2011年11月,成功開發出國內首款7.6英寸AMOLED全彩顯示屏和12英寸AMOLED全彩顯示屏。截至目前,維信諾和清華大學擁有OLED相關專利536項,負責制定2項OLED國際標準,主導制定OLED3項國家標準、5項OLED行業標準,并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等多項榮譽。大功率IGBT有了“中國芯”終結完全高端IGBT芯片依賴進口中國北車集團日前在西安對外發布:大功率IGBT芯片(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通過專家鑒定并投入批量生產。中國自此有了完全自主產權的大功率IGBT“中國芯”。據介紹,作為新一代半導體器件,IGBT是自動控制和功率變換的關鍵核心部件,被廣泛應用在軌道交通裝備行業、電力系統、工業變頻、風電、太陽能、電動汽車和家電產業中。此前,國內高端IGBT芯片基本依賴進口。此次大功率IGBT芯片的研制成功,不僅可以為我國高鐵、動車組等軌道交通裝備及其他相關行業提供強勁的“中國芯”,還將逐步改善國內目前大功率IGBT全部依賴進口的狀況,降低我國軌道交通發展成本。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IGBT芯片消費國,年需求量超75億元,每年還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長,到2020年,中國僅軌道交通電力牽引產業每年IGBT芯片的市場規模將不低于10億元,智能電網不低于4億元。據介紹,加上中國北車,目前世界上掌握這項技術的企業只有四家。中國攻克第四代芯片技術打破韓美壟斷在芯片生產上缺乏關鍵技術,讓中國處處充滿安全隱患,寧波時代全芯科技有限公司實現的突破,有望從根本上扭轉這一局面。11月28日,記者從時代全芯公司獲悉,繼韓國三星、美國美光之后,該公司成為世界第三家、中國第一家掌握相變存儲技術的企業,目前已經申請技術專利57項,正在申請的專利有141項。從CPU到內存條再到閃存,存儲技術在過去幾十年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相變存儲作為第四代芯片技術已經走過了20年的研究歷程,目前三星已經將利用這種技術生產的芯片應用到一款手機上。“相變存儲技術的作業流程比較復雜,顯著優勢則是占用空間小、能耗低、存儲速度快、使用壽命長。GOOGLE在美國的存儲器有三個足球場那么大,需要有專門電站保障運行,使用相變技術可以縮為20平方米的房間大小,也不再需要專門電站。”時代全芯公司董事長張龍告訴和訊網。長期以來,中國對進口芯片的依賴已經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國務委員劉延東今年3月曾指出,2012年進口芯片約1650億美元,甚至超過了進口石油的1200億美元。但據業內測算,中國2012年進口集成電路的實際規模應該接近2000億美元。“未來幾年,這種嚴重依賴進口的情況將會徹底改寫,因為相變技術的普及是一個必然趨勢。目前,閃存技術做到28納米已經是極致,而相變技術可以做到7納米,其制造成本將是前者的十分之一,在速度、壽命等方面的優勢又非常顯著,未來必將替代硬盤驅動器和現有多種存儲器芯片。”張龍說。基于這種判斷,時代全芯決定在未來五年投資20億美元將寧波鄞州打造成“中國芯片城”,2015年投產后,僅芯片產品本身的年產值就達到200億元左右,其帶動的產業鏈將是千億量級。“華為、聯想已經對我們的樣品表示了濃厚興趣,我們的短期發展目標也是覆蓋電子消費產品,未來再向高端用戶市場進軍。”張龍告訴和訊網。據悉,時代全芯已經與一家臺灣公司建立合作關系,明年即有量產芯片投放市場。隨著相變存儲概念的逐步普及,寧波基地剛好在2015年扛起布局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領域的大旗。我國研制出溫室工作新型二氧化硫傳感器近日,東北師范大學物理學院發布消息,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和教育部資助下,東北師范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劉益春團隊的課題組利用有機微納單晶,構造出了一種具有高靈敏度、低檢測下限、快速響應及完全恢復特性的室溫工作新型二氧化硫傳感器。其相關成果已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先進材料》上,并被選為封面文章進行長篇幅重點報道。眾所周知,二氧化硫是空氣中最為嚴重的污染物之一,嚴重損害環境及人類健康。因此,對于二氧化硫的監測檢驗成為控制其污染的先決條件。然而,此前的各種傳感器檢測和監控系統由于造價昂貴致使難以推廣。而東北師范大學的此項二氧化硫傳感器研究成果成功地實現了通過廉價的半導體傳感器檢測和監控低濃度的二氧化硫的目標,同時成本較低,使得其應用推廣成為可能。據了解,廉價半導體傳感器檢測和監控低濃度二氧化硫一直面臨著很大挑戰。而東北師范大學該課題組利用場效應晶體管電流集中在極薄導電溝道層的特點,采用懸空酞菁銅微納單晶為半導體,制備新型空氣間隙絕緣層場效應晶體管,用于二氧化硫探測,使場效應晶體管最敏感的導電溝道層直接暴露于二氧化硫中,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0.5ppm量級二氧化硫的半導體器件室溫高靈敏檢測,分辨率達100ppb,可滿足二氧化硫測試實用化的要求,為新型實用化半導體二氧化硫傳感器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思路。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能夠研制、生產腦起搏器的國家由多家部門支持、清華大學歷經10年攻關開發的腦起搏器系列產品已達到國際上同類產品的先進技術水平,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能夠研制、生產腦起搏器的國家。在4月11日世界帕金森病日將來臨之際,科技部、清華大學、神經調控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聯合北京天壇醫院、北京協和醫院等部門和單位6日在清華大學共同舉辦“第二屆清華腦起搏器論壇——帕金森病日關愛活動”大型公益活動。清華大學腦起搏器攻關項目負責人、航天航空學院教授李路明在論壇上說,腦起搏器將電極植入大腦的特定部位,通過慢性電刺激達到治療效果,是一種安全、可逆、療效顯著的神經調節治療方法,是目前外科治療帕金森病的首選療法,全世界已有超過10萬名患者植入腦起搏器。據了解,作為一種有源植入類高端醫療器械,腦起搏器具有很高的技術和工程開發難度。在科技部、北京市等多方支持下,清華大學將載人航天高科技應用于腦起搏器研發,歷經10年攻關終于研制成功,并在臨床上與北京天壇醫院、北京協和醫院等建立密切合作關系。目前,清華大學研制的單通道腦起搏器和雙通道可充電腦起搏器共進行了近百例帕金森病患者的臨床治療,術后隨訪最長達到40個月,療效可靠、性能穩定、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治療成本。2010年,該項成果作為“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社會發展領域十大科技成果參加“十一五”國家重大科技成就展,2012年入選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數據顯示,我國帕金森病患者已超過200萬,帕金森病已成為影響我國老年人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的重大疾病。中國半導體產業技術水準躍升競爭力激增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實力已顯著提升。在稅率減免政策與龐大內需優勢的助力下,中國大陸晶圓代工廠、封裝測試業者與IC設計商,不僅營運體質日益茁壯,技術能力也已較過去大幅精進,成為全球半導體市場不容忽視的新勢力。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正快速崛起。受惠稅率減免政策與龐大內需優勢,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不僅近年來總體產值與日俱增,且在晶圓制造設備和材料的投資金額也不斷升高,并已開始邁入28奈米,甚至22/20奈米制程世代,成為全球半導體市場的新興勢力。政府扶植成效顯現中國半導體勢力抬頭上海市集成電路行業協會高級顧問王龍興指出,在資金與技術持續提升下,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發展已快速壯大。上海市集成電路行業協會高級顧問王龍興表示,中國大陸政府為全力扶持本土半導體產業,已祭出半導體設備、IC設計、晶片制造等企業獲利前2年免稅,以及第3年稅金減半的優惠措施,藉此減輕高科技產業在初期研發投資虧損的壓力,因而讓中國半導體產業得以向上發展。除政策加持外,中國大陸對行動裝置的需求愈來愈高,也成為推升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發展蓬勃的關鍵動能。王龍興進一步指出,現今中國大陸消費市場商機已躍居全球第一,無論是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或筆記型電腦每年需求量都不斷增長,帶動中國大陸半導體整體產值在2006?2012年之間,從人民幣1,006.3億元,提升至人民幣2,185.5億元。根據上海市集成電路行業協會最新報告分析,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于2006?2012年的年復合成長率(CAGR)達18.8%;其中,IC設計產業年復合成長率為25.7%,晶片制造部分為15.4%,封裝測試方面則為17.6%,預估2013年與2014年皆可望持續成長,顯見該地區半導體產業成長相當快速。據了解,目前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共有長江三角洲、京津環渤海灣、珠江三角洲與中西部地區等四大聚落;其中,長江三角洲內的上海半導體產業園區由于產業鏈體系較為完整,因此為中國大陸最重要的半導體發展核心地帶,且此一園區的半導體產值約占整體中國大陸半導體產值31%。王龍興補充,上海半導體產業園區在2011年經歷密集的建設后,2012年已經開始進入高技術性、高生產能力的階段,未來此一產業園區還會新增張江高新區、漕河涇開發區、紫竹科學園區,并列為積極落實發展重點,可望再次擴大上海半導體產業園區在半導體產業的影響力。然而,盡管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正快速發展,但整體技術層次與國際水準相比仍有一段距離。王龍興坦言,目前中國半導體產業在制程技術確實較國際半導體水準落后,正努力迎頭趕上,預估2015年時,中國大陸IC設計技術水準可望達到22/20奈米,而封裝技術也可望進入國際主流領域,并擴展FlipChip、BGA、CSP、WLP以及MCP等先進封裝形式的產能比例。除了稅金優惠政策加持之外,中國大陸行動裝置品牌廠在全球市場崛起,亦助長該地區本土零組件業者發展愈來愈快速,并已逐漸打入國際手機品牌廠供應鏈,突顯中國大陸零組件業者技術水準正與日俱增,且開始威脅到歐美與臺系零組件業者全球市場地位。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2013年中國電子科技行業十大突破:漸漸崛起-3D老虎機】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